昨天我po了今年圣诞主题第一弹——晶品,但其实主要聊的,是项目在这次活动的暖心公益植入。
相关阅读:圣诞新年季 | 晶品的暖心公益主题值得一推
有一位朋友的留言非常值得探讨,他说:
活动原创度很高,也很小巧精致看得出甲方肯定投入了不少的成本和心思,按说不该对别人的辛苦成果指指点点。只是这类活动真的能为商场创造价值,带来有效客流或者话题效应吗?
关于本文话题,其实很早以前我写过一篇有点关联性的内容:
我谈感情 你要收益 这事儿就没底了
可以参考回顾。
在这里,我聊一下留言中的三个关键词“价值”、“有效客流”、“话题效应”。
关于价值,我认为在每个人眼中都是不一样的。我不说商场,以这个公众号举例,我们看到的“价值”是什么?
可能站在读者角度来讲,你在看这篇内容的时候,就是在获取信息,信息,对你而言,是价值,而且,是免费的。
不同的读者,会有不同的价值诉求。
比如我在写完一篇关于围挡的内容后,会增加很多用户,他们可能是设计师、可能是活动公司,可能是搭建公司。彼时彼刻,对他们而言,看到了这个号的价值——有可能持续获取信息、有可能带来业务拓展。
但当我又回归到写商业评论时,很有可能他们就觉得此号价值已不在或者缩水;而对另一部分读者而言,他们想要的价值来了。
所以,即使我停更一周,这个趋势也不会变,因为这里已经有太多的内容、涵盖了太多领域。但每一篇文章的阅读数其实并不会太高,因为涉及到商业的不同方面,每个订阅者“认领”的价值不同。
对我个人而言,ta的价值,是让我能够赚到钱,维持生计,从而有能力不断地输出新的内容。这点你们需要明白,你们所得的“信息价值”,对我而言是廉价的,因为他们一直在我的脑中、手机里,我的价值导向和你们每位读者也不同。
商场活动,甚至商业领域的方方面面,我们能主观地说ta有没有价值,但不能客观地说ta有没有价值。
再举个很简单的例子,我一直说的,商场推行垃圾分类有没有价值?初衷来看,当然有;但如果只是放分类垃圾桶,但不进行垃圾分类的宣导,消费者无法自行做到正确的分类习惯,其实到最后会增加额外的社会资源浪费,那ta的价值是正还是负?不用去算,但值得思考。
关于有效客流,恕我浅薄,个人认为,多数人概念里的有效客流,是指“通过市场营销活动吸引来的精准客流,能够产生实际消费的”。
在晶品这个营销案例中,留言的朋友自己也说了,该活动属于小巧精致,因此ta能否带来大客流基数?未必。在这个基础上谈有效客流,其实个人感觉没有太大必要。这个活动让我看到的其实更多是价值,而非强大的引流作用。
我们谈有效客流,更多应该谈的是那些极具号召力、甚至需要排队进场的那种——IP展?网红自拍展?亦或是双11时天猫在实体红包这的活动。
在这些案例中,谈有效客流会更有趣,因为这些活动大多来自第三方(而晶品的活动是原创的),第三方的话就会牵涉到与商场定位是否契合,带来的客人是否有效的问题。撒红包能带来客流,是否有效我也不知道,需要商场的数据支撑。但我不喜欢活动总结文类似前几天看到某商场的一篇公关文——某某时间段,客流增加了百分之多少(非常具体);品牌销售取得了显著增长(那就呵呵了)。后者确实就是本文所说的有效客流的体现。
再举个例子,如果做SP活动,商场发100元券,满500元可以用一张。能不能带动消费?当然。是不是有效客流,表面上是,但是否是商场期望的精准定位客群?未必,那究竟是否是有效客流?我也不知道。
恒隆广场客流量不大,但大多是有效客流,那它是不是就不需要做活动了?圣诞节搭个Cartier圣诞树,来拍照的也可未必都是有效客流。
关于话题效应,个人认为从晶品这个活动本身而言是有的。但市场活动的扩散度,又非常依赖媒体宣传的广度和深度。
这样的活动,在B端,我出了昨天的那篇文,得到了留言,追加了今天这篇,算不算话题效应?可能是我自视太高了,我觉得算。
在C端,我认为取决于媒体以怎样的角度来看问题。彩虹合唱团以公益名义进行商业型演出,在C端当然具有话题性,只在于这个档期排满的时节,媒体愿意用多少资源来做相关的报道。
世上本没有话题,说的人多了,就成了话题。
而关于公益,如一个朋友昨天和我说的,其实很多商场都在做,只是晶品给我看到了,然后又是结合圣诞新年季在做,所以我拿出来分享了,但并不代表只有ta在做。所以对于这样的工作,个人出于价值观考量,是有意放大为之,从客观而言,其实没必要追求话题性。
这就好比你今天出于爱心捐了100块,有必要让全世界知道吗?
但这件事有没有价值呢?你心里清楚。
最后,关于这篇内容有没有价值呢?因为是意识流,有些人看得明白,有些人觉得不知道我在说啥,ta所带来的信息价值就因人而异。但对我而言,这篇文章的推送,能让我的公众号跳转到大家订阅号列表的第一个,这样你能看到ta,即使没看这篇文,也可能看到之前没看的内容,可能有别的文章给你带来了有用的信息,那ta的价值也就有所体现了。